每一次跟孩子沟通前,先想一想: 到底我们要沟通什么? 为什么问题而沟通,问题的根源在哪里? ……这些我们必须要理清。
爸爸 妈妈们无意识的习惯,在沟通时,总是一个劲儿的去教训孩子,或是要求孩子,或是要孩子做出承诺……
你最熟悉的家庭情景:吼孩子“你不要这么 拖拉了!你能不能快一点!……”在这见怪不怪的情景中,首先要理清的 什么?
一、你的孩子是不是愿意听你的? 如果孩子平常跟你的本来就有很大的抵触,那么,孩子根本不愿意听到这些。这时,不是要求孩子做什么、做得快不快,而是首先解决家庭当中亲子关系的问题,清晰问题的要点和根源在哪里。
二、孩子愿意听,效果却不持久? 你跟孩子说“快一点”,果然就快了。但是,没几分钟又慢下来了,而且继续拖下去。这种情况,问题的根源又是什么呢?
一方面,孩子如你所催,快了。可是,孩子行动了,你却没有看到他付出的努力,更不要说赏识他的努力了。孩子因此而没了动力:反正做不做好都是一样……另一方面,你看到了孩子的努力,孩子也会继续再快一会儿,但是,终于没能坚持过几分钟,又慢下来了。这时,我们就要注意到孩子想快想好,可能是他的能力不足。
想要养成好的习惯,前提是孩子具备足够的能力。 孩子的能力不足,无论你怎么催促、怎么发火、怎么要求……只能做好一会儿,又恢复原状了。 经常听到爸爸妈妈这样说:“我揍他一顿就好两天;我骂他一顿,又好两天了……”你停下来想一想:能不能一直揍他、一直骂他?这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吗?
在这样一个无效的循环里,存在这样的逻辑: 孩子想做好,不想被骂,不想一直被别人唠叨,特别是自己的父母。但是孩子有心无力(力就是能力)。而这个时候,大部分的父母却一直在吼、一直在催促……虽然家长们很清楚的知道:此方无效!却仍然乐此不疲的持续伤害、打击孩子的自信心、自尊心,百害无益。反逻辑。
孩子目前存在的问题,其实大部分问题或者问题的根源是在家长身上。 家长不懂孩子的困难,不懂孩子的内心需要,不懂怎么教育……所以,才会造成这些问题的存在。 毫不夸张的说,家长亲手造就了孩子的问题。
理清了问题背后的动机,我们要如何沟通扭转目前的困境? 请关注刘智刚老师的一下篇分享——你要掌握必要的沟通的【原理】和【原则】
|